您現(xiàn)在的位置: 跨考網擇校擇專業(yè)正文

同濟西方經濟學名詞解釋-跨考考研

最后更新時間:2011-08-05 08:00:00
輔導課程:暑期集訓 在線咨詢
復習緊張,焦頭爛額?逆風輕襲,來跨考秋季集訓營,幫你尋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同濟西方經濟學名詞解釋

來源:跨考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1年08月05日跨考考研網研招網跨考論壇

  第一章 導言

  自由物品:人類無需通過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經濟物品:人類必須付出代價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須借助生產資源通過人類加工出來的物品

  稀缺性:相對于人的無窮無盡的欲望而言,經濟物品及生產的資源總是不足的

  機會成本:把一定經濟資源用于生產某種產品時所放棄的另一些產品生產上最大的收益就是這種產品生產的機會成本

  生產可能性邊界(曲線):表明在既定的經濟資源和生產技術條件下所能達到的各種產品最大產量的組合。(遞減)

  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居民,廠商)為考察對象,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經濟變量如何決定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為考察對象,研究社會總體經濟問題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及其相互關系。

  內生變量:是指由經濟模型內部結構決定的變量

  外生變量:是指不由經濟模型中的變量決定,而是外部因素決定的變量

  實證經濟學:只考察經濟現(xiàn)象是什么,即經濟現(xiàn)狀如何,為何會如此,其發(fā)展趨勢如何,至于這種經濟現(xiàn)象好不好,不予評價

  規(guī)范經濟學:對經濟現(xiàn)狀及變化要做出好不好的評價,或者該不該如此的評價

  存量:一定時點上變量的大小 流量:一定時期內變量的變動量

  局部均衡:假定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來分析某一時間,某一市場的某種商品的供給與需求達到均衡時的價格決定

  一般均衡:在分析某種商品價格決定時,是在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給,需求,價格相互影響的條件下來分析所有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給和需求同時達到均衡時所有商品和要素的價格如何被決定

  經濟模型:用來描述與研究的對象有關的經濟變量之間的依存關系的理論結構。

  自給經濟:每個家庭(村落)生產他們消費的大部分產品,只有極少數(shù)消費品是與外界交換來的,資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費決定

  計劃經濟:用計劃來解決資源配給和利用問題。各種經濟變量均由中央當局的指令性計劃來決定,生產的產品也由國家統(tǒng)一分配

  市場經濟:產權明晰,經濟決策高度分散,資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競爭的市場中的價格機制來解決

  混合經濟: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制和國家所有相結合,自由競爭和國家干預相結合,也是壟斷和競爭相混合的制度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需求: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對應于某一商品的各種的價格,人們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shù)量

  需求曲線:表示需求量與商品價格的關系的曲線

  需求規(guī)律:在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條件下,商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之間存在著反向的依存關系,即商品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小,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互替商品:功能上相互替代,可以滿足同一種需求的商品。如果兩種商品互替,一種商品價格上漲,就會使其需求量減少,同時,導致其互替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同時,導致其互替商品需求量下降。

  互補商品:指兩種商品必須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滿足消費者的同一種需要。如果兩種商品互補,一種商品價格上漲,就會使其需求量減少,同時,導致其互補商品需求量減少;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 需求量增加,同時,導致其互補商品需求量增加。

  替代效應:一種商品的名義價格發(fā)生變化后,因該種商品名義價格變化,進而對需求產生影響,導致的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組合中,該商品與其他商品之間的替代,稱為替代效應

  收入(價格)效應:指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它表示消費者的效用水平發(fā)生變化。

  需求函數(shù):用函數(shù)關系來表達需求和這些影響需求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

  供給:生產者(廠商)在一定時期和一定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某種商品的數(shù)量

  供給曲線:表示商品供給量與價格之間關系的曲線

  供給規(guī)律:在影響供給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條件下,商品的供給量與自身價格之間存在正向的依存關系

  供給函數(shù):用函數(shù)關系來表達商品供給量和這些影響供給量因素之間依存關系

  彈性:經濟變量之間存在函數(shù)關系時,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的反應程度

  彈性:彈性指的是消費者和生產者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

  弧彈性:表示某商品(供給)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供給)量的相對變動于價格的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即需求(供給)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

  點彈性:表示需求(供給)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供給)量的無窮小的變動率對于價格的無窮小的變動率的反應程度,即需求(供給)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

  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彈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其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彈性系數(shù)等于需求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需求的收入彈性: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消費者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是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與收入變動的百分比之比

  需求的交叉彈性: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另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彈性系數(shù)是一種商品需求量變動百分比與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之比

  供給的價格彈性:是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對其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彈性系數(shù)等于供給量變動的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之比

  均衡價格:是指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產者所提供的該商品的供給量時的市場價格(均衡價格下的交易量稱為均衡交易量)

  需求量的變動:商品本身價格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動

  需求的變動:在商品每一自身價格水平下,由于其他因素的變動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動

  供求規(guī)律:是指商品的供求狀況與價格變動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一方面,商品的供求狀況影響價格變動,另一方面,商品價格的變動也會影響商品的供求狀況,需求的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shù)量同方向變動,供給的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均衡數(shù)量同方向變動。

  支持價格:當政府的價格政策使實際價格高于均衡價格,就是支持價格,當人為支持價格高于均衡時,會出現(xiàn)生產過剩

  限制價格:當政府的價格政策使實際價格低于均衡價格,就是限制價格,當人為限制價格小于均衡時,就會出現(xiàn)商品短缺

  消費者剩余:消費者為取得一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價格與他取得該商品而支付的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產生差額的原因在于,除最后一單位外,該商品用貨幣表示的邊際效用都大于其價格。在一定條件下(利用需求曲線圖),消費者剩余的貨幣價值可以用需求曲線以下、價格線以上的面積來衡量。

  生產者剩余:生產者剩余是指生產者實際得到的價格與生產者愿意接受的價格之間的差異。生產者總剩余是用供給曲線上方,價格線下方和價格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表示的利潤是生產者的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差額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效用:消費者消費物品或勞務所獲得的滿足程度,并且這種滿足程度純粹是一種消費者主觀心理感覺

  偏好:偏好是指消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可供選擇的商品組合進行的排列,具有完備性,反身性,傳遞性

  總效用: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從一定數(shù)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的數(shù)量總和

  邊際效用(MU):是指消費商品或勞務的一定數(shù)量中最后增加或減少的那一單位商品或勞務感覺到的滿足的變化

  邊際效用遞減:在一定時期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shù)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這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種商品連續(xù)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消費者均衡: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既定的條件下,當消費者選擇商品組合獲取了最大的效用滿足,并將保持這種狀態(tài)不變時,稱消費者處于均衡狀態(tài),簡稱為消費者均衡。

  無差異曲線:表示能給消費者帶來同等效用的兩種商品的不同組合的曲線

  邊際替代率(MRS):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費者要增加一單位X物品就必須放棄一定數(shù)量的Y產品,這兩者之比率

  邊際替代率遞減: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放棄了一定數(shù)量某種商品,但又要維持效用不變,所以必須要增加另一種商品的消費的情況下,后者增加量與前者減少量的比率,即邊際替代率,是遞減的,反映在兩種商品的圖形上就是無差異曲線的斜率遞減

  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收入和商品價格一定的條件下,消費者所能購買的不同商品之組合

  預期效用:是消費者在不確定情況下可能得到的各種結果的效用的加權平均

  期望值效用:不同收益的加權平均值就是期望值,這個固定收益值對消費者的效用就是期望值的效用.

  風險規(guī)避、風險中性、風險偏好:當一個消費者的期望效用(小于、等于、大于)期望值效用時

  風險升水:要取得某一較高效用水平,但是有風險的財富,而要失去一筆確定性的財富收入,確定的收入與有風險的收入之間的差額就是風險升水

  補償預算線:當商品的價格發(fā)生變化引起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水平發(fā)生變化時,補償預算線是用來表示以假設的貨幣收入的增減來維持消費者的實際收入不變的一種分析工具

  價格—消費曲線:固定一種商品的價格,并讓另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從而導致預算線變動,消費者均衡點也隨之變動,其變動的軌跡就是價格—消費曲線,為一種商品不同價格水平下,系列均衡的(x1 x2)組成的組合,而需求曲線是此時系列均衡的(x1 p1)組成的組合

  收入—消費曲線:假設商品的價格不變,消費者收入變動引起預算線平移從而導致消費者均衡點相應變動,其變動軌跡稱為收入—消費曲線,是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系列均衡的(x1 x2)組成的組合,而恩格爾曲線是此時均衡的系列(x1 m1)組成的組合

  恩格爾系數(shù):食品支出同收入的比率,常用來衡量國家和地區(qū)的富裕程度

  恩格爾曲線:恩格爾曲線描述收入增加與商品需求量變動之間的關系.它反映在商品價格和其它因素不變時收入的變化引起需求量怎樣的變化,是一條聯(lián)系收入變化和商品X消費量變化的曲線

  恩格爾定律:一個國家食物支出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而食物指出的收入彈性越小,富裕程度越高。

  正常商品:需求量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變動,即收入水平提高,需求上升

  低檔商品:需求量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變動,即收入水平提高,需求下降

  吉芬商品:低檔商品的收入效應作用一般小于替代效應的作用,則總效用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動,但是某些低檔商品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大雨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總效應與價格成同方向變動,這類需求量與價格程同方向變動的特殊低檔商品,稱為吉芬商品

  第四章 企業(yè)和生產理論

  生產要素:所謂生產要素,是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它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信息等內容

  生產函數(shù):產品產出量與為生產這種產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間的關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資本與勞動這兩種生產要素對產量影響時的生產函數(shù)

  Q=AL K α表示勞動在總產量中所占的份額; β表示資本在總產量所占的份額

  α+β=1,規(guī)模報酬不變; >1規(guī)模報酬遞增; <1規(guī)模報酬遞減

  固定比例生產函數(shù):每一個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產函數(shù)。假定生產中只使用勞動(L)和資本(K)兩種要素,則函數(shù)為

  短期生產函數(shù):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是固定不變的,在這個時期內的生產函數(shù)

  長期生產函數(shù):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shù)量,生產要素無可變與不可變之分。

  總產量(TP):投入一定量的生產要素以后,所得到的產出量總和

  平均產量(AP):平均每單位生產要素投入的產出量

  邊際產量(MP):增加或減少1單位生產要素投入量所帶來的產出量的變化

  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生產要素報酬遞減):在一定技術水平條件下,若其他生產要素不變,連續(xù)的增加某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在達到某一點后,總產量的增加會遞減,即產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這就是生產要素報酬遞減規(guī)律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當某種生產要素增加一單位時,與另一生產要素所減少的數(shù)量比率,即邊際技術替代率出現(xiàn)遞減的趨勢。由于邊際產量是遞減的,當某種要素增加一單位時,所引起的產量增加量是逐漸減少的。在維持產量不變的條件下,該要素所替代的其他要素數(shù)量就會減少。因此,邊際技術替代率是遞減的

  等產量曲線:其他條件不變時,為生產一定的產量所需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之間的各種可能組合的軌跡

  邊際技術替代率(MRTS):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當某種生產要素增加一單位時,與另一生產要素所減少的數(shù)量比率

  等成本線:生產要素價格一定時,花費一定的總成本所能購買的各種生產要素組合的軌跡

  最優(yōu)投入品組合:如果投入品組合是經濟上有效率的或者使得利潤最大化(也就是說,從利潤最大化的廠商的角度出發(fā)是最優(yōu)的)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這一組合就是最優(yōu)投入品組合

  擴展線:是代表不同產量水平的最優(yōu)投入組合點的軌跡

  規(guī)模報酬:當各種要素同時增加或減少一定比率時,生產規(guī)模變動所引起的產量的變化情況

  規(guī)模經濟:隨生產規(guī)模擴大,產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況。如果產品平均成本隨生產規(guī)模擴大而上升,則稱規(guī)模不經濟

  脊線:在勞動位于一個軸而資本位于另一個軸的圖中,脊線是指在此之間包括了利潤最大化的廠商能夠選擇的全部投入品組合的線。脊線在圖中至少有兩條,其包括的區(qū)域稱為經濟區(qū)。

  生產的經濟區(qū)域:生產經濟區(qū)域為脊線內區(qū)域,表示可以通過對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相互替代,來生產某一既定的產量水平。(不經濟區(qū)域等產量曲線的斜率為正,表示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同時增加,也只能維持某一既定的產量水平)

  范圍經濟:企業(yè)同時生產基本技術和設備相同或相關的多種產品時所擁有的生產和成本的優(yōu)勢

  第五章 成本理論

  機會成本:將一定的資源用于某項特定的用途時,所放棄的該項資源用于其他用途時所能獲得的最大效益

  沉淀成本:一旦投資以后不能,或者在短期內不能收回的成本,沉淀成本越大,決策越要謹慎

  顯性成本:企業(yè)從事一項經濟活動時所花費的貨幣支出,包括工資,購買原材料,或租用設備的費用,利息,保險費,廣告費及稅金

  隱含成本:是指企業(yè)使用自有生產要素時所花費的成本

  經濟利潤:它是指超額利潤,等于總收益減去總成本(含顯性成本,隱性成本)的部分

  正常利潤: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yè)家才能的報酬的支付,已經包含在隱性成本中了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yè)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fā)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除了會計成本之外,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

  生產成本(銷售領域):生產領域(銷售領域)中發(fā)生的成本

  總成本(TC):支付給全部要素的費用

  平均成本(AC):每單位產品的成本,等于總成本除以產量所得之商,也等于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之和

  邊際成本(MC):每增加1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成本,是總成本對產量的導數(shù)

  固定成本(FC):在短期內,購買不變要素的費用支出,它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是個常數(shù)

  可變成本(VC):在短期內,隨產出水平變化而變化的成本,如原料、勞動、燃料成本??勺兂杀镜扔诳偝杀緶p固定成本

  平均可變成本(AVC):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即:平均可變成本是總可變成本除以產量

  平均固定成本(AFC):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固定成本,用AFC表示:AFC=FC/Q。平均固定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不斷減少

  短期平均成本(SAC):短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內生產每一單位產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用SAC表示

  短期邊際成本(SMC):在短期內,即工廠規(guī)模不可變動(至少一種生產要素固定不變)的條件下,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

  長期總成本(LTC):廠商在長期中每一個產量水平上通過改變生產規(guī)模所能達到的最低總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LAC):長期平均成本是指工廠規(guī)??梢宰儎訔l件下,平均每單位產品所分攤的長期總成本

  長期邊際成本(LMC):在長期內,即工廠規(guī)模可變動的條件下,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

  利潤最大化原則:邊際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單位銷售量所增加的收益,邊際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單位產量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就意味著增加產量可以增加總利潤,于是廠商會繼續(xù)增加產量,以實現(xiàn)最大利潤目標。如果最后增加一單位產量的邊際收益小于邊際成本,那就意味著增加產量不僅不能增加利潤,反而會發(fā)生虧損,這時廠商為了實現(xiàn)最大利潤目標,就不會增加產量而會減少產量。只有在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時,廠商的總利潤才能達到極大值。所以MR=MC成為利潤極大化的條件

  學習效應:在長期生產過程中,企業(yè)的工人,技術人員和經理人員可以積累起有關產品生產,技術設計和管理方面的經驗,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導致長期平均成本減少

  第六章 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市場結構:指一個行業(yè)內部買方和賣方的數(shù)量及其規(guī)模分布、產品差別的程度和新企業(yè)進入該行業(yè)的難易程度的綜合狀態(tài),也可以說是某一市場中各種要素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其特征

  廠商:根據(jù)一定目標(一般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為市場提供商品和勞務的獨立經營單位

  行業(yè):制造或提供同一或類似產品或勞務的廠商的集合

  廠商收益:廠商銷售其產品所取得的貨幣收入

  總收益(TR):廠商出售一定數(shù)量產品后的得到的全部收入

  平均收入(AR):廠商銷售每單位產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

  邊際收益(MR):每增加或減少一單位產品銷售所引起的總收益的變動量

  會計利潤:銷售總收益與會計成本的差額

  經濟利潤:銷售總收益與企業(yè)經營的機會成本或經營成本的差額

  正常利潤:經濟成本超過會計成本的部分,即廠商投入經營活動的各種資源的機會成本超過會計成本的部分之總額

  完全競爭市場:不包含有任何壟斷因素且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

  收支相抵點:當完全競爭市場的企業(yè)的MR(P)與MC曲線交于AC的最低點時,P=AC,廠商收支相抵,既無盈余也無虧損

  停止營業(yè)點:當完全競爭市場的企業(yè)的MR(P)與MC曲線交于AVC的最低點時,P=AVC,廠商生產虧損全部固定成本,生產只能補償AVC

  成本不變(遞減、遞增)行業(yè):行業(yè)產量的變化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增加),不會對生產要素價格發(fā)生影響的行業(yè)(導致生產要素價格下降,上升的行業(yè))

  外在經濟:整個行業(yè)生產規(guī)模及產量擴大以后,使個別廠商的單位產量增加和成本減少。即廠商數(shù)量增加從而整個行業(yè)的產量增加使得單個廠商的成本減少。另外,如果廠商的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huán)境改善了也就可以表現(xiàn)為外在不經濟

  外在不經濟:整個行業(yè)生產規(guī)模及產量擴大以后,使個別廠商的單位產量減少和成本增加。即廠商數(shù)量增加從而整個行業(yè)的產量增加使得單個廠商的成本增加。另外,如果廠商的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huán)境惡化了也就可以表現(xiàn)為外在不經濟

  壟斷:賣方壟斷,是市場上只存在一個廠商的一種市場結構

  壟斷勢力:壟斷企業(yè)對其價格的控制程度的一種指標

  自然壟斷:由規(guī)模經濟引起的壟斷,如一個企業(yè)能以低于兩個或者更多的企業(yè)的成本為整個市場供給一種物品或者勞務。此外,成本會隨著使用人數(shù)的增加,即供應量的增加而減少

  壟斷的損失:非完全競爭的市場由于壟斷因素存在,所帶來的總剩余的減少,即比完全經濟市場均衡價格高的價格和比完全競爭市場均衡低的產量,就是社會總剩余的損失

  勒納指數(shù):勒納指數(shù)度量一個廠商所擁有的壟斷勢力的大小,它等于(P—MC)/P,此處P是廠商的價格,MC是邊際成本

  價格歧視:壟斷者在同一時間內對同一成本的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收取不同的價格,或是對不同成本的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收取相同的價格

  一級價格歧視:壟斷者對每一個消費者所購買的每一個單位的產品分別定價

  二級價格歧視:壟斷者針對某一特定消費者,按其購買商品數(shù)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價格,以此獲利的方法

  三級價格歧視:壟斷者把不同類型的購買者分割開來,形成各自子市場,然后把總銷量分配到各個子市場出售,根據(jù)各自市場需求價格彈性分別制定不同的銷售價格

  自然壟斷:由規(guī)模經濟(即平均成本會隨著產量的擴大而降低)引起的壟斷,如自來水,煤氣等行業(yè)存在明顯的規(guī)模經濟性,它們的成本會隨著使用人數(shù)的增加,即供應量的增加而減少。在產量大到足以滿足全部市場的情況下商品的平均成本達到最小,因此不可能存在競爭

  廠商短期均衡:在廠商只來得及變動可變成本,但來不及調整固定成本的時期中,當利潤極大時,廠商不再調整其產量,從而達到極大化經濟分析所說的均衡

  廠商長期均衡:在廠商可根據(jù)市場需求變化而調整生產規(guī)模,而且廠商有時間進出此行業(yè)的時期中,既無經濟利潤又無虧損的狀態(tài),這時再沒有廠商進入或退出行業(yè)或者調整經營規(guī)模的均衡

  第七章 壟斷競爭市場與寡頭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主觀需求曲線: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單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它廠商的產品價格保持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與銷售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因為在市場中有大量的企業(yè)存在,因而單個廠商會認為自己的行動不會引起其它廠商的反應,于是它便認為自己可以象壟斷廠商那樣,獨自決定價格。這樣,單個廠商在主觀上就有一條斜率較小的需求曲線

  客觀需求曲線: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單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它所有廠商也使產品價格發(fā)生相同變化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在現(xiàn)實中,一個壟斷競爭廠商降低價格時,其它廠商為了保持自己的市場,勢必也會跟著降價,該廠商因而會失去一部分顧客,需求量的上升不會如廠商想象的那么多,因而還存在著另外一條需求曲線。

  超額生產力: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在長期均衡點的產量,即長期成本最低點的產量)之間的差額,是由價格超過邊際成本造成的效率損失

  壟斷競爭:一種商品有很多買賣者且買賣者商品之間有一定差別從而形成不完全競爭格局的市場結構

  寡頭壟斷:指少數(shù)廠商壟斷了某一行業(yè)的市場,控制了這一行業(yè)的供給,其產量在該行業(yè)總供給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市場結構

  古諾模型:假定一種產品市場只有兩個賣者,并且相互間沒有任何勾結行為;兩個廠商都準確地了解市場的需求曲線;兩個廠商都是在已知對方產量的情況下,各自確定能夠給自己帶來最大利潤的產量,即每一個產商都是消極地以自己的產量去適應對方已確定的產量。從而各自確定最優(yōu)的產量來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因此,古諾模型又稱為雙頭壟斷理論。

  反應函數(shù):是古諾模型中的某一廠商的均衡產量是對方產量的函數(shù),它描繪了一個廠商對另一個廠商產量變動的反應方式

  拐折需求曲線:寡頭廠商的價格在相當長時期不變稱為價格是剛性的。價格剛性表明當需求或成本發(fā)生適度變動時,或兩者都發(fā)生適度變動時,價格卻保持不變,需求在價格上升時要比價格下降時更富有彈性。

  卡特爾:寡頭壟斷廠商用公開或正式的方式進行勾結的一種形式,是一個行業(yè)的獨立廠商之間通過有關價格,產量,和市場劃分等事項達到明確的協(xié)議而建立的壟斷組織

  價格領導:行業(yè)中的一個或極少數(shù)幾個大廠商開始變動價格,其他廠商均隨之而變動

  主導廠商:在寡頭壟斷的行業(yè)中,主導廠商是一個制定價格的大型廠商,它允許該行業(yè)中的小廠商在此價格下銷售它們想出售的全部數(shù)量的商品

  成本加成定價:在估計的平均成本的基礎上,加上一個賺頭,據(jù)以確定價格的定價方法

  第八章 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

  局中人:參與博弈(對策)并承擔后果的利益主體

  策略:局中人在給定條件下的行動方案稱為策略

  策略集合:所有局中人可能采取的行動方案總和

  上策均衡:不管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每個局中人都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所構成的一個策略組合

  納什均衡:參與博弈的每一局中人在給定其他局中人策略的條件下選擇上策所構成的一種策略組合

  靜態(tài)博弈:局中人同時決策或雖非同時決策,但后決策者不知道先決策者采取什么策略的博弈

  動態(tài)博弈:局中人決策有先后,后決策者能觀察到先決策這決策情況下的博弈

  極大極小化策略:局中人總選擇自己所能選擇的最壞策略中最好的策略作為自己的策略

  收益:局中人采取特定策略得到的結構

  信息不完全:是指有關市場主體獲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場主體作出理性判斷或決策

  信息不對稱:指針對同一組信息,一方獲得的該信息完整性與其他方獲得的信息完整性不一致,各方有多有少

  逆向選擇: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參與交易的一方隱藏只有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私人信息)而導致對自己有利而對方受損的現(xiàn)象

  道德風險:交易合同簽訂以后交易的一方的行為不易為另一方察覺而導致另一方利益受損的現(xiàn)象

  第九章 要素價格與分配收入

  引致需求:生產廠商為了生產和出售產品以獲得收益而產生的對生產要素的需求

  邊際產品(MP):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個單位某種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產量

  邊際產品價值(VMP):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廠商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產品的價值。它為一種投入品的邊際產品(也就是額外一單位投入品所導致的額外產出)乘以產品的價格,即 VMP=P×MP,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個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邊際收益產品(MRP):增加一單位某種要素投入帶來的產量所增加的收益

  平均要素成本:廠商購買每單位生產要素平均支付的成本,在完全競爭市場上,由于生產要素的價格既定,因而廠商的平均要素成本就等于該要素的市場價格。在生產要素市場買方壟斷的條件下,平均要素成本就是廠商面對的要素供給曲線。這時,平均要素成本曲線隨著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邊際要素成本(MFC):增加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要素供給原則:要素供給者都是消費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效用最大化,要素有出售與自用兩種用途

  賣方壟斷:生產廠商在商品市場完全壟斷,在要素購買市場完全競爭

  買方壟斷:生產廠商在要素購買市場完全壟斷,在商品市場完全競爭

  勞動市場:各行各業(yè)配置勞動力并協(xié)調就業(yè)問題的市場,它由買方和賣方組成

  勞動供給曲線:勞動供給曲線的形狀表現(xiàn)為一條向后彎曲的曲線。它指勞動供給曲線呈現(xiàn)出的勞動供給量隨著工資上升先增加后逐漸減少的特征。一般規(guī)律是,當工資較低時,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當工資達以某個較高水平時,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因此,勞動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后彎曲的供給曲線。

  均衡利率:是指保持貨幣流通中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一致時的利率

  地租:一定時期內利用土地的生產力所支付的代價或土地這一生產要素提供服務的報酬,由土地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

  準租金:土地以外,但是類似土地,即短期內供給相對不變的各種生產要素的報酬超過其機會成本的剩余

  經濟租金:為生產要素支付的報酬與為得到該生產要素所必須支付的最小金額之間的差額

  洛倫茨曲線:在橫軸表示人口累計百分比,縱軸表示收入累計百分比,將兩個百分比的一一對應關系點連接起來,就得到洛倫茨曲線

  基尼系數(shù):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其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嵯禂?shù)最大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因此,基尼系數(shù)的實際數(shù)值只能介于0~1之間

  第十章 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

  局部均衡:主要分析研究單個市場,居民或者企業(yè)的均衡

  一般均衡:將所有相互聯(lián)系的各個市場看成一個整體加以研究,每個商品的供求不僅取決于本身價格,還與其他產品價格相關

  帕累托最優(yōu)(效率):如果沒有一個人可以在不使任何他人境況變壞的條件下使得自己的境況變得更好,這樣的資源配置就被稱為帕累托最優(yōu)

  帕累托改進:在不影響他人效用的情況下,自己的效用增加(強:系統(tǒng)中每一個人的效用都得到改進 弱:一部分人改進而另一部分人的狀況沒有改變)

  交換契約線:在艾奇沃斯交換盒形圖中各種可能的交換的均衡點的軌跡(雙方無差異曲線相切點的軌跡)

  生產契約線:在艾奇沃斯生產盒形圖中各種可能的生產的均衡點的軌跡(兩條等產量線相切的點的軌跡)

  邊際轉換率(MRT):表示在技術水平不變,資源利用充分的條件下,每增加一單位產品必須放棄若干其他產品的數(shù)量比值,也就是第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

  生產一般均衡:生產任意兩種產品的任意兩種要素之間的邊際替代率相等

  交換一般均衡:任何兩位消費者所消費的任何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相等

  生產交換的一般均衡:社會為增加1單位x產品的消費所愿以減少的y產品的消費量等于社會為增加1單位x產品所必須減少的y產品的生產量,即邊際替代率與邊際轉換率相等

  第十一章 微觀經濟政策

  市場失靈:是指市場無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勞務,即市場機制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

  免費乘車者:是公共物品購買時出現(xiàn)的 由于公共物品具非排它性-某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不能排斥其他人對其同樣的消費 所以有人就會有獲得利益而逃避付費的行為

  科斯定理:在交易費用為零或者很小時,只要產權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許經濟當事人進行談判交易,那么無論初始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都是有效的,可用來消除外部性

  外部性:生產者或消費者在自己的活動中對他人或別的廠商產生了一種有利影響或不利影響,這種有利影響帶來的利益或有害影響帶來的損失都不是消費者和生產者本人所獲得或承擔的

  私人成本:指單個使用者為了能夠使用某一資源而帶來的費用

  社會成本:指生產一種商品或者采取某種行動給社會帶來的成本

  公共物品:供整個社會共同享用的物品(不具有排他性,不具有競爭性)

  公共用地悲?。汗灿玫貙儆诠操Y源,不具有排他性,但是具有競爭性。因此會被過度會使用但缺少人維護

  私人物品:市場提供給個人享用的物品(具有排他性,具有競爭性)

  庇古稅:根據(jù)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對排污者征稅,用稅收來彌補排污者生產的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之間的差距,使兩者相等

  阿羅不可能定理:在非獨裁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有適用于所有個人偏好類型的社會福利函數(shù),即滿足所有人偏好的社會偏好選擇

  尋租:個人或企業(yè)為維護既得的利益或謀求新的利益而向掌權人進行的一種非生產性活動

  第十二章 國民收入核算

  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個經濟社會在某一給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GDP平減指數(shù):是指沒有扣除物價變動的GDP增長率與剔除物價變動的GDP增長率之商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那個時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價值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用某一年作為基年的價格計算出來的價值

  均衡國民收入:是與總需求相等的國民生產總值

  最終產品:在計算期間生產的但不重復出售而是最終使用的產品

  中間產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產別種物品用的產品

  國民生產總值(NDP):一國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是一個國民概念

  綠色GDP:各國用以衡量扣除了自然資產(包括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損失之后新創(chuàng)造的真實的國民財富總量核算指標

  消費:居民個人消費,包括耐用品消費,非耐用品消費和勞務,但不包括

  投資:增加或替換資本資產(包括廠房和住宅建筑,購買機器設備以及存貨)的支出

  非意愿存貨:是一定時期內產生的無法售出的產品的市場價值總和,被當作存貨投資

  政府購買:是指各級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支出

  轉移支付:政府或企業(yè)無償?shù)刂Ц督o個人或下級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購買力的費用。政府或企業(yè)的一種不以取得商品或勞務作補償?shù)闹С?,是一種收入再分配的形式。轉移支付包括政府的轉移支付、企業(yè)的轉移支付和政府間的轉移支付

  凈出口:是指進出口差額方面的支出

  國民生產凈值(GNP):國民生產總值扣除資本消耗即折舊以后的價值

  國民收入(NI):一國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提供服務所獲得的報酬的總和,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

  個人收入(PI):指個人實際的得到的收入,即從國民收入中減去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及社會保險稅,加上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

  個人可支配收入(DPI):指繳納了個人所得稅后留下的可為個人所支配的收入

  生產法:通過核算各行各業(yè)在一定時期生產中的價值增值來核算GDP

  支出法:通過核算在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購買的最終產品的總支出來計算GDP,包括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四項

  收入法:用各種生產要素所獲得的收入,即企業(yè)生產成本計算GDP,除了最重要的四項生產要素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yè)家才能分別獲得的工資,租金,利息和利潤外,還包括間接說,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非要素收入

  第十三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

  有效需求:社會總供給相等從而處于均衡狀態(tài)的社會總需求

  總產出:指一個國家(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的總和,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經營活動的總成果,即社會總產品。包括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總產出

  總收入:

  總支出:

  均衡產出:和總需求相一致的產出,也就是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于全體家庭和企業(yè)想要有的支出

  消費函數(shù):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增加,但是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費和收入的這種關系叫消費函數(shù)

  邊際消費傾向(MPC):增加的消費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新增加1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的部分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支出會增加,但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都在減少,并導致有效需求不足

  邊際儲蓄傾向(MPS):增加的儲蓄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新增加1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儲蓄的部分

  平均消費傾向(AP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費在收入中的比例

  平均儲蓄傾向(APS):一定收入水平上儲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棘輪效應: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調整,而難于向下調整。尤其是在短期內消費是不可逆的,其習慣效應較大。這種習慣效應,使消費取決于相對收入,即相對于自己過去的高峰收入

  投資乘數(shù):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投資支出變化的比率

  自發(fā)投資:當利率r為零時也有的投資量

  支出乘數(shù):總支出引起國民收入的增加或總量支出的增加量的比值

  政府購買乘數(shù):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購買支出變動的比率

  稅收乘數(shù):指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稅收變動的比率

  轉移支付乘數(shù):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轉移支付變動的比率

  平衡預算乘數(shù):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shù)量增加或減少時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收支變動的比率

  潛在國民收入:社會上一切可以利用的經濟資源(勞力,資本,土地等)所能夠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最大量值,也就是一國的經濟潛力充分利用或發(fā)揮時所能達到的最大產值

  實際國民收入:和總支出水平相一致的均衡收入,它由整個社會的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和凈出口加總而構成的總需求水平決定

  國內生產總值缺口:現(xiàn)在國民收入和實際均衡收入之間的差值

  絕對收入假說:消費支出和當期收入之間有穩(wěn)定的函數(shù)關系(C=a+bY),邊際消費傾向隨收入遞增而遞減,平均消費傾向也隨收入的增加而有遞減的趨勢

  相對收入假說:1)人們的消費會相互影響,有攀比效應,即“示范效應”

  2)消費有習慣性,某時期消費不僅受到當期收入影響,而且受過去所達到的最高的收入和最高消費的影響

  生命周期假說:人們是理性的,在特定時期的消費不是由當期可支配收入決定的,而是在更長的時間范圍內計劃他們的開支,以達到他們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消費的最佳配置。(人生分青年,壯年,老年,個人可支配收入和財富的邊際消費傾向取決于消費者年齡,青年和老年人在社會比例中大,消費傾向提高)

  永久收入假說:永久收入是消費者可以預計到的長期收入,消費者的支出不是由現(xiàn)期收入決定,而是由永久收入決定。因為人們不能判斷當期收入的增加或減少是否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因而不會馬上調整當其消費。

  第十四章 貨幣,利率和國民收入

  基礎貨幣:商業(yè)銀行的儲備總額(包括法定和超額的)加上非銀行部門持有的貨幣

  貨幣需求:人們愿意以貨幣形式保存財富的數(shù)量

  交易動機:人們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交易,或者說支付

  預防動機:人們需要貨幣是為了應付不測之需

  投機動機:指由于未來的利率不確定,人們?yōu)榱吮苊赓Y產損失或增加資本收益,需要及時調整資產結構,因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

  實際貨幣需求量:一定數(shù)量名義貨幣需求除以價格水平稱為實際貨幣需求量

  投資函數(shù):在資本的邊際效率不變的前提條件下,投資取決于利息率,是利率的減函數(shù)

  金融市場:現(xiàn)實貨幣借貸,辦理各種票據(jù)貼現(xiàn)和有價證券買賣的場所

  流動性陷阱:當利率下降到很低水平時,即債券的價格上升到很高水平時,人們不管手中有多少貨幣,都不肯去買債券,害怕價格下跌而受損,因而貨幣的投機需求成為無限大,LM曲線稱為一條水平線,即存在流動性陷阱

  古典區(qū)域:利率上升到足夠高時,貨幣的投機需求為零,不管利率如何上升,貨幣需求不再變動,因為此時債券價格極低,人們估計債券價格只會上漲,不會再跌,所以不愿再為投機而持有貨幣,投機需求不再受利率變動的影響,LM為一垂直線,形成古典區(qū)域

  投資的邊際效率(MEI):投資需求與利率之間的反向變動關系定義為投資的邊際效率

  貨幣供給:是指某一國或貨幣區(qū)的銀行系統(tǒng)向經濟體中投入、創(chuàng)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程

  M0指的是流通中的現(xiàn)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xiàn)金

  狹義貨幣供給M1指的是M0加上商業(yè)銀行體系的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供給M2指的是M1加上商業(y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名義貨幣供給:指一定時點上不考慮物價因素影響的貨幣存量

  實際貨幣供給:指剔除了物價影響之后的一定時點上的貨幣存量。若將名義貨幣供給記做Ms,則實際貨幣供給就為Ms/P

  貨幣中性: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只影響經濟中的價格水平,不會影響就業(yè)、產出等實際變量。

  貨幣乘數(shù):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shù)關系,亦即基礎貨幣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所引起的貨幣供給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shù)

  存款乘數(shù):商業(yè)銀行派生存款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存款總額與原始存款之比。它反映了商業(yè)銀行通過貸款或投資業(yè)務創(chuàng)造派生存款的擴張或收縮倍數(shù)

  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第十五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

  產品市場均衡:產品市場上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

  貨幣市場均衡:貨幣市場上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相等

  IS曲線:描述產品市場達到均衡時,利率與收入之間關系的曲線。曲線上任何一點都表示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組合,此時的投資和儲蓄是相等的

  LM曲線:描述貨幣市場達到均衡時,利率與收入之間關系的曲線。曲線上任何一點都表示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組合,此時的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是相等的

  貼現(xiàn)率:當利率用于計算投資的凈現(xiàn)值時,它被稱為貼現(xiàn)率

  第十六章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指國家或政府為了增進整個社會經濟福利、改進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而有意識和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措施

  財政政策:政府運用支出和收入政策來調節(jié)總需求以控制實業(yè)和通貨膨脹并實現(xiàn)經濟穩(wěn)定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的宏觀經濟政策

  年度平衡預算:以實現(xiàn)每財政年度的收支平衡為目標的財政思想

  周期平衡預算:用經濟繁榮階段的預算盈余彌補蕭條階段的預算赤字,以實現(xiàn)一個經濟周期內的收支平衡為目標

  功能財政:利用預算赤字與預算盈余來反經濟周期,無需刻意保持財政收支平衡

  補償性(斟酌使用)財政政策:是交替使用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或擴張或緊縮,斟酌使用,權衡使用。補償性財政政策的原則是在蕭條時期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政府應通過消減稅收、降低稅率、增加支出或雙管齊下以刺激總需求,刺激經濟。在繁榮時期采用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支出,增加稅收,以抑制通脹。

  自動穩(wěn)定器:國家預算中根據(jù)經濟狀況而自動發(fā)生變化的收入和支出項目,如稅收和轉移支付

  累進稅:稅率隨課稅對象數(shù)額的增加而提高的稅。即按照課稅對象數(shù)額的大小,規(guī)定不同等級的稅率。課稅對象數(shù)額越大,稅率越高;課稅對象數(shù)額越小,稅率越低。累進稅納稅人的負擔程度和負稅能力成正比,具有公平負擔的優(yōu)點

  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來調節(jié)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和整個經濟以達到一定經濟目標的經濟政策

  再貼現(xiàn)政策:中央銀行對商業(yè)銀行以及其他金融

  公開市場業(yè)務: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

  變動法定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擠出效應:政府支出的增加由于提高價格或者增加產出等原因使貨幣供求發(fā)生變化因其利率的上升,進而抑制私人投資和消費,在經濟未達到就業(yè)充分之前并不明顯

  貨幣幻覺:它是指人們只是對貨幣的名義價值做出反應,而忽視其實際購買力變化的一種心理錯覺。是貨幣政策的通貨膨脹效應。

  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是通過調節(jié)總需求,來實現(xiàn)總需求等于總供給,達到既無失業(yè)又無通貨膨脹等政策目標。在總需求小于總供給時,運用擴張性的政策工具來刺激總需求。在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時,運用緊縮性的政策工具來壓抑總需求。需求管理包括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供給管理政策:是指通過對總供給調節(jié)來達到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的政策工具。供給管理包括控制工資與物價的收入政策、指數(shù)化政策,改善勞動力市場狀況的人力政策,以及促進經濟增長的增長政策

  收入政策:工資物價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制定一套關于物價和工資的行為準則,由價格決定者(勞資雙方)共同遵守

  第十七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總需求(AD):整個經濟社會在每一個價格總水平上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

  總需求函數(shù):物價總水平與經濟社會的均衡總支出或均衡總收入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總需求曲線: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體現(xiàn)一個經濟中人們所愿意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的總量與該經濟的價格總水平之間的關系的曲線。同其他需求曲線一樣,總需求曲線背后也存在著一系列重要的經濟變量,如政府開支、出口和貨幣供應,等等

  利率效應:價格總水平變動引起利率同方向變動,進而使投資和產出水平反方向變動的情況

  實際余額效應:價格水平上升,表示人們實際所有財富減少了,他們的消費和投資支出水平就會下降,價格水平下降,表示人們實際所有財富增加了,他們的消費和投資支出水平就會上升

  總供給(AS):經濟社會在每一價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勞務的總量

  總供給函數(shù):總產出量與一般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

  總供給曲線: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體現(xiàn)各企業(yè)所愿意提供的總產出與價格總水平之間的關系的曲線??偣┙o曲線在很長時期內,在潛在產出水平L,傾向于相對地陡峭和垂直;而從短期看,則顯得比較平緩

  潛在就業(yè)量:是指在現(xiàn)有資本和技術水平條件下,經濟社會的潛在就業(yè)量所能生產的產量

  凱恩斯主義供給曲線: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是一條較平緩向右上傾斜的總供給曲線,這表明,經濟收到工資和價格剛性的影響

  古典供給曲線:幾何形狀為一條位于充分就業(yè)的產量水平的垂直線,表明長期實際產出量主要由潛在產出決定,而不受價格水平的影響

  滯漲:停滯性通貨膨脹,指經濟停滯與高通貨膨脹,失業(yè)以及不景氣同時存在的經濟現(xiàn)象。即指物價普遍上漲,但經濟停滯不前。

  貨幣工資剛性:貨幣工資不隨勞動需求和供給的變化而迅速做出相應調整,特別是,當勞動的需求量低于供給量時,貨幣工資下降后出現(xiàn)剛性。這主要是因為勞動者存在著對貨幣收入的幻覺

  第十八章 通貨膨脹與失業(yè)

  奧肯定律:失業(yè)意味著生產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業(yè)率的上升會伴隨著實際GDP的下降,描述失業(yè)率和產出變動(GDP)之間的這一關系的經驗規(guī)律稱為奧肯定律,由美國經濟學家奧肯提出的,具體內容是,失業(yè)率每高于自然失業(yè)率1%,實際GNP便低于潛在GNP3%。

  通貨膨脹:物價水平在一定時期內持續(xù)的普遍的上升過程,或者是說貨幣價值在一定時期內持續(xù)下降的過程

  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率是貨幣超發(fā)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在實際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而是通過價格指數(shù)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

  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生活費用指數(shù),通過計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費的生活用品和勞務的價格水平變動而得的指數(shù)

  生產者價格指數(shù)(PPI):批發(fā)價格指數(shù),通過計算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有階段上所獲得的產品的價格水平變動而得的指數(shù)

  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一般物價水平的上升是由于商品市場上的過度需求拉上的

  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指物價水平上升是由生產成本提高而推動的

  結構性通貨膨脹:由于經濟結構因素的變動,出現(xiàn)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xù)上漲

  混合性通脹: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因各種原因(需求和供給成本同時上升)同時推進的價格水平上漲,就是供求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充分就業(yè):指包含勞動在內的一切生產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價格參與生產活動的狀態(tài)。如果“非自愿失業(yè)”已消除,失業(yè)僅限于磨擦失業(yè)、結構性失業(yè)和自愿失業(yè)的話,就是實現(xiàn)了充分就業(yè)

  失業(yè):有勞動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會現(xiàn)象

  失業(yè)率:失業(yè)者占勞動力的百分比率稱為失業(yè)率

  摩擦性失業(yè):勞動力市場運行機制不完善或因經濟變動過程中工作轉換而產生的失業(yè)

  自愿失業(yè):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實際工資超過了其邊際生產率,或不愿意接受現(xiàn)行的工作條件而未被雇傭而造成的失業(yè)

  非自愿失業(yè):具有勞動能力并愿意按現(xiàn)工資率就業(yè),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業(yè)

  結構性失業(yè):因經濟結構變化,產業(yè)興衰轉移造成的實業(yè),特點為失業(yè)與職位空缺并存

  周期性失業(yè):指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階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yè)

  自然失業(yè)率(自然失業(yè)):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讓勞動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自發(fā)供求力量起作用時,總需求和總供給處于均衡狀態(tài)下的失業(yè)率

  菲利普斯曲線:描述失業(yè)率與通貨膨脹率的替代關系,即顯示出通貨膨脹率的變動與失業(yè)率之間穩(wěn)定的此消彼長的曲線

  適應性預期:在經濟學中是指人們在對未來會發(fā)生的預期是基于過去(歷史)的。適應性預期是一種關于預期形成的觀點,認為預期僅由過去經驗所形成,預期將隨時間推移緩慢發(fā)生變化。例如,如果過去的通貨膨脹是高的,那么人們就會預期它在將來仍然會高

  理性預期:事先根據(jù)各種資料,信息,運用有關理論和知識,所做出合乎實際的預測

  指數(shù)化政策:將工資、利息、各種證券收益以及其它收入一律實行指數(shù)化,同物價變動聯(lián)系起來,使各種收入隨物價格數(shù)的變動而做出調整,從而避免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損失,井減輕由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分配不均問題。

  通貨緊縮:是指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xù)和顯著的下跌

  第十九章 經濟增長,經濟發(fā)展與經濟周期

  可持續(xù)發(fā)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未來世代人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發(fā)展

  經濟周期(經濟波動):總體經濟活動的擴張和收縮交替反復出現(xiàn)的過程

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空間
或微信:kkkaoyan

跨考教育(粉絲18.7萬)

更多

跨考考研課程

班型 定向班型 開班時間 高定班 標準班 課程介紹 咨詢
秋季集訓 沖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專業(yè)課1對1+專業(yè)課定向輔導+協(xié)議加強課程(高定班)+專屬規(guī)劃答疑(高定班)+精細化答疑+復試資源(高定班)+復試課包(高定班)+復試指導(高定班)+復試班主任1v1服務(高定班)+復試面授密訓(高定班)+復試1v1(高定班)
2023集訓暢學 非定向(政英班/數(shù)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協(xié)議班) 13800起 先行階在線課程+基礎階在線課程+強化階在線課程+真題階在線課程+沖刺階在線課程+專業(yè)課針對性一對一課程+班主任全程督學服務+全程規(guī)劃體系+全程測試體系+全程精細化答疑+擇校擇專業(yè)能力定位體系+全年關鍵環(huán)節(jié)指導體系+初試加強課+初試專屬服務+復試全科標準班服務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北京尚學碩博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含本網和跨考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再通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跨考網”,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跨考網聯(lián)系,電話:400-883-2220